第496篇原创文章
前两期的推文里,跟大家提到过,研究证实:优质睡眠有助于改善空腹胰岛素水平。
那么,反过来,睡眠不足/紊乱,会不会破坏胰岛素分泌节奏及血糖平稳性呢?各方研究给出的答案是肯定的:Yes!熬夜、少睡、作息不规律——这个多数人中屡见不鲜的习惯,不仅影响白天的精神状态和学习工作效率,还会对血糖水平和胰岛素敏感性产生非常扎心的影响。
尤其是对压力山大、饮食不保、渐如吹足气的人型气球一般的打工社畜们……
提前给大家炸裂的小心脏送上爱心创可贴:亡羊补牢,为时不晚,总比一直错下去、早早被诊断“血糖出大事儿了”要好,对不?(就像至尊宝的爱情~
上天:有那后悔的功夫,不如抓紧启动补救措施
省时快读/太长不看
展开剩余89%新研究发现:长期睡眠不足/睡眠时间不规律,不仅让血糖波动幅度升高,还容易出现胰岛素抵抗。
睡眠不足/不规律干扰血糖及胰岛素稳定性的原因:皮质醇飙升、生物钟紊乱、胰岛素抵抗加速、代谢修复中断。
对抗“乱睡扰乱血糖“的办法:按时睡觉、远离光源、避免夜宵及其它。
新研究发现:长期睡眠不足/睡眠时间不规律,不仅让血糖波动幅度升高,还容易出现胰岛素抵抗。
睡眠不足/不规律干扰血糖及胰岛素稳定性的原因:皮质醇飙升、生物钟紊乱、胰岛素抵抗加速、代谢修复中断。
对抗“乱睡扰乱血糖“的办法:按时睡觉、远离光源、避免夜宵及其它。
新研究:睡眠与血糖的爱恨情仇
广州营养健康研究团队近期发表在JAMA Network Opean上的一项前瞻性队列研究,通过让年龄在46至83岁之间的参与者们佩戴连续血糖监测设备及可穿戴睡眠记录设备,反复采集评估睡眠质量、分析睡眠变化轨迹与血糖波动之间的关联,得出了下述研究结果。
参与者的睡觉时间轨迹可归纳为4类:
严重不足:每晚4.7 ~ 4.1 小时
中度不足:每晚6.0 ~ 5.5 小时
轻度不足:每晚7.2 ~ 6.8 小时
充足:每晚8.4~ 8.0 小时
严重不足:每晚4.7 ~ 4.1 小时
中度不足:每晚6.0 ~ 5.5 小时
轻度不足:每晚7.2 ~ 6.8 小时
充足:每晚8.4~ 8.0 小时
睡眠不足与血糖波动呈正相关:
👉 睡眠越充足,血糖波动越小,血糖越稳定;
👉 睡得越晚,血糖波动越大——睡眠不足轻/中/重度组都呈现了这个特征;
👉 睡眠轻度和重度不足:血糖变异性(也就是不稳定性)分别增加了1.17%和2.87%。
最终结论:
睡眠时长稳定+入睡时间规律:血糖波动较小,血糖更平稳;
睡眠时长波动较大:空腹血糖和平均血糖水平明显偏高+血糖波动幅度更大;
入睡时间不规律(熬夜、早睡晚睡没谱):血糖控制能力下降,甚至出现胰岛素抵抗;
入睡时间的稳定性PK睡眠总时长:前者对血糖波动的影响超过后者。也就是说,就算睡眠时长达标,如果入睡时间极不规律,血糖仍可能出现明显波动。
睡眠时长稳定+入睡时间规律:血糖波动较小,血糖更平稳;
睡眠时长波动较大:空腹血糖和平均血糖水平明显偏高+血糖波动幅度更大;
入睡时间不规律(熬夜、早睡晚睡没谱):血糖控制能力下降,甚至出现胰岛素抵抗;
入睡时间的稳定性PK睡眠总时长:前者对血糖波动的影响超过后者。也就是说,就算睡眠时长达标,如果入睡时间极不规律,血糖仍可能出现明显波动。
大白话总结:为了保护血糖,宁早睡不晚睡,能睡够7~8个小时更好!总之,不要今天早明天晚,甚至天天晚上舍不得睡、非得熬到后半夜才跟被窝谈恋爱——这真的是用生命在熬夜!!!
睡眠为何深度影响血糖稳定性
该睡不睡,不管你是熬夜拉磨搬砖,还是刷无脑小视频,还是沉浸式联机游戏……你的身体都会基于人类进化过程中形成的生物钟,认定你正在“承受压力”。
大脑:朕此刻很快乐,很满足,很受用~
身体:我不要你怎么想!我要我怎么认为!该睡不睡,就是受累!
为了支撑起这份本不该有的压力,身体的激素分泌系统开始进入“加班硬扛”状态:皮质醇、儿茶酚胺、变肾上腺素、去甲变肾上腺素升高,交感神经兴奋,继而刺激肝脏过量释放葡萄糖&抑制胰岛素分泌,以满足昏君——大脑夜生活纸醉金迷所需的成本开销:葡萄糖。
同时,不尽人意的是,白天干了一天活儿本就疲惫的葡萄糖转运蛋白GLUT4,由于“过劳”而活性下降1/3。
如果你刚巧还管不住嘴加了一份夜宵,别管是螺蛳粉烧烤还是炸鸡啤酒……GLUT4虽然不至于被累到气绝身亡工作能力丧失,但你也绝对不能指望它精气神儿十足像白天那样为圣上服务……
而本该躺平的胰腺β细胞被迫在深夜加班,其产品——胰岛素的产量效率相较于白天均“低下”:这样的劳动力搭配这样的KPI,最终的结果就是:胰腺加速衰老,β细胞对葡萄糖敏感性下降,空腹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升高~
恭喜你:离糖尿病的诊断标准又近了一大步!
有比这还糟糕的情况吗?还真有!
如果你:睡觉前狂刷手机,被屏幕蓝光充分干扰;睡眠过程中有诸如小夜灯这样的光源干扰。或者,你有可导致血氧饱和度下降的睡眠呼吸暂停(更凶险的深度睡眠杀手)。那么,胰岛素的敏感度可能遭到进一步的打击。
怎么办?
📚 前面说过了,固定入睡时间比延长睡眠更重要。尝试21:45开启"睡眠过渡仪式":洗漱完毕,关上手机。关闭主光源,开启波长<530nm的琥珀色夜灯,找一本不会让情绪波动的(甚至可以是晦涩难懂的)纸质书,投入读书15分钟(促使脑电波从活跃的β波过渡到放松的α波),为困意袭来做好准备~
🛌 选个舒适的枕头~
🎏 如果室温太热,该开风扇/空调就开,核心体温下降有助于提高睡眠质量,自然也有助于胰岛素敏感性~
🤐 最后,也是相当重要的一条:晚上7点(最迟8点)以后,就不要吃东西了,别给自己的胰脏无端增加负担~
……说起来简单,感觉做起来可能还是有一点点难……就,逐渐改吧~~
我经常说:这个世界上,我的最爱之一就是被窝。被窝从来不只是一天下来疲惫身躯的港湾,它更是我们身体代谢系统的再生工厂。在这个卷到疯狂的快节奏时代,选择22:00关闭电子设备,绝对是最智慧最科学的健康投资。一夜好眠+平稳的血糖曲线,更是最值得骄傲的资本~
说来惭愧,我也没做好。火速改!
—— 全文终 ——
(文中用图来自网络)
记得给公号哦
否则可能随时找不到我
遂谦碎碎念
不好好睡觉,拿什么卷?
参考文献:
发布于:北京市迎客松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