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990年9月13日,一个秋高气爽的清晨,一位身着笔挺深灰色西装的银发老人缓步走下开往粤北山区的汽车。这位年近七旬的老者拄着檀木手杖,站在乐昌县长来镇的石板路上时,双手不自觉地微微颤抖。闻讯赶来的乐昌县委书记带着县委领导班子,以及长来镇党委书记等十余名地方官员早已列队等候多时。镇上的老榕树下,二十余桌宴席早已准备就绪,青花瓷盘里盛着地道的客家酿豆腐、梅菜扣肉,还有老人儿时最爱的腊味拼盘。 心生背叛之意1932年,龚楚因犯了“右倾机会主义错误”,被撤销了军长的职务。第二年,共产国际“消灭地主”的运动开展得十分激烈,有些红军干部的家中甚至也没能幸免,龚楚对这样的做法有抱有很大的意见。因为这件事,他再次被扣上了“右倾”的帽子,在1933年五月份召开的会议上,龚楚甚至受到了开除党籍一年的严重处分。正是这次处分,打击了龚楚的自信心,使龚楚对我党产生了怀疑,他始终坚信自己的想法是正确的,而此事也为他后来叛党埋下罪恶的种子。 当老人看到桌上那盘用山茶油煎得金黄的芋头糕时,浑浊的双眼顿时泛起泪光。他颤巍巍地夹起一块放入口中,熟悉的柴火香气瞬间唤醒了沉睡四十余年的味觉记忆。这是...这是阿嬷当年...老人哽咽着说不下去,只能不停地用绣着木棉花的手帕擦拭眼角。围坐的地方干部们见状,纷纷举杯相劝,却不知这位游子此刻正穿越时光,回到了1949年那个离别的雨天。镇文化站的老文书后来回忆说,那天老人几乎没怎么动筷,只是反复抚摸着祠堂门前的石狮子,仿佛要把每一个细节都刻进心里。 老人名叫龚松庵,这是他定居香港以后的名字,人们应该更熟悉他的本名—“龚楚”。在抗战年代,他是与毛泽东、朱德齐名的农民运动领袖,带领红军战士们取得过一次又一次的胜利,最高任职是成为了党中央军区的参谋长。
发布于:天津市迎客松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